首页 > 养殖知识> 猫弓形虫病
猫弓形虫病
时间:2025-02-17 10:19:00 来源:说植物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是一种感染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的原生动物寄生虫。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野生和家猫是寄生虫的唯一最终宿主。受感染的猫可以将疾病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弓形虫有3个感染阶段:速殖子、缓殖子和子孢子。寄生虫通过食用猫粪便中的感染性卵囊、食用受感染肉类中的组织囊肿以及通过胎盘将速殖子从母体转移到胎儿而传播。猫在初次感染后通常会产生免疫力;因此,它们一生中只脱落一次卵囊。
速殖子是导致组织损伤的阶段。因此,症状取决于释放的速殖子数量、受感染猫的免疫系统限制速殖子传播的能力以及被速殖子损伤的器官。由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成年动物能有效控制速殖子的传播,弓形虫感染的猫通常没有任何疾病迹象。然而,在小猫或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成年人中,速殖子会传播到全身。症状包括发烧、腹泻、咳嗽、呼吸困难、黄疸、癫痫发作和死亡。
实验室检测用于诊断弓形虫病。在许多情况下,感染猫不需要治疗。如果有必要,你的兽医会开抗生素治疗弓形虫病。抗惊厥药物可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对于因感染而脱水或严重虚弱的动物,可能需要液体或静脉注射。
弓形虫病是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问题。在这些人中,弓形虫病通常会导致大脑炎症。弓形虫病也是孕妇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速殖子可以穿过胎盘迁移,导致人类胎儿出生缺陷。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意外食用猫粪便中的囊肿后可能会发生感染。为防止感染,接触肉类的人应在接触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并彻底清洗所有砧板、水槽台面、刀具和其他材料。肉中存在的生物体通过与肥皂和水接触而死亡。它也可能因暴露在极端寒冷或高温下而死亡。通过将肉加热至67°C或冷却至-13°C来杀死肉中的组织囊肿。组织中的弓形虫囊肿也会因暴露于伽马射线而死亡。任何动物的肉在食用前应煮至67°C,应避免在烹饪或调味时品尝肉。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砂、泥土和生肉。宠物猫只能吃干粮、罐装或熟食。猫砂箱应该每天清空,最好不要由孕妇清空。园艺时应该戴手套。蔬菜在吃之前应该彻底清洗,因为它们可能被猫粪污染了。
相关推荐

-
为龙猫提供一个家
龙猫的许多健康问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和一致的饮食、适当的住房、清洁的水源、非磨蚀性的床上用品以及经常用肥皂和水对笼子和水瓶进行消毒和卫生来避免。
2025-02-18 -
选择龙猫
你可以在一些宠物店或从龙猫饲养者那里买到龙猫。在选择宠物龙猫时,重要的是要确定动物是否健康,是否习惯被处理。
2025-02-18 -
龙猫的特殊注意事项
龙猫应冷静、温和地处理,以尽量减少压力。龙猫如果受到惊吓,可能会出现一种保护性反应,称为皮毛滑落,导致大片皮毛脱落,露出下面光滑干净的皮肤。它也可能发生在处理不当、打架或任何导致过度兴奋的事情上。
2025-02-18 -
两栖动物的疾病
通过预防或早期治疗,可以最好地减少两栖动物的疾病。适当的护理和住房很重要,部分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理想环境通常是潮湿和温暖的,这些条件会导致许多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2025-02-18 -
两栖动物住房
作为宠物饲养的两栖动物需要适当的环境条件来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条件是水和空气温度。两栖动物不像哺乳动物那样调节体温,这使得它们对气候和温度非常敏感。作为冷血动物,两栖动物通过在环境中的不同温度之间来回穿梭来调节体温。维持健康所需的温度范围因物种而异。
2025-02-18 -
猫的兔热病
兔热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影响人类和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和家畜。它是由兔肠球菌产生的血液中的毒素引起的。细菌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数周或数月。根据其产生的疾病的严重程度,有3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体。A型最有可能导致严重疾病,在北美最常见。
2025-02-17 -
猫的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疾病几乎影响所有种类的脊椎动物,在采取控制措施之前,它是人类和家畜的主要疾病。不同物种的体征和病变通常相似。结核病在北美的猫中并不常见。
2025-02-17 -
猫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一种可传播给人的寄生虫病。它是由一种叫做线虫的蠕虫引起的。这种疾病的名字来源于旋毛虫的学名。人类在食用未煮熟的感染肉类时会感染,通常是猪肉或熊,尽管其他肉类也可能是罪魁祸首。野生食肉动物发生自然感染;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很敏感。
2025-02-17 -
猫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是一种感染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的原生动物寄生虫。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野生和家猫是寄生虫的唯一最终宿主。受感染的猫可以将疾病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
2025-02-17 -
猫的破伤风
破伤风毒血症是由一种特定的毒素或毒药引起的,这种毒素或毒药会阻断抑制性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肌肉严重收缩和肌肉对刺激的过度反应。这种毒素是由死亡组织中的破伤风梭菌产生的。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容易感染这种疾病,尽管猫似乎比其他家畜更具抵抗力。
2025-02-17